大苗山中扛起国徽的“85后”法官
来源: 时间:2015-04-23 19:04:26 浏览量:993人
新华网南宁4月22日电(记者 伍岳)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汪洞乡地处桂西北的九万大山山脉腹地,好山、好水、好偏远。从柳州市区出发,驱车两个半小时到达融水县城,再行约两小时才到汪洞,其间多山路,路颠簸。
融水县人民法院最远的一个派出法庭就在这里。5位85后的年轻人是这个法庭的全部成员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坚守维护着这片山乡的稳定与平安。
扛起国徽进山去
1987年出生的副庭长戈宁是汪洞法庭的负责人。2010年从大学毕业后他本有机会留在南宁,银行、石油等单位也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,但他坚持选择来到基层法院工作。很多人替他惋惜,但他说,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。
“融水是我的家乡,成为一名法官是我从小的梦想。我想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,为这里的百姓多做点事,也想在这里追求、实现自己的梦想。”戈宁说。
于是他在融水扎下根来。几年来,他从执行局书记员、民一庭助理审判员到负责汪洞人民法庭全面工作的副庭长,一步一个脚印。每当谈起他取得的成绩,戈宁总是说,都是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汪洞法庭辖区共六个乡镇,从法庭到辖区最远的杆洞乡有近百公里,驱车还需三个小时。村民到法庭告状,不仅交通不便,来回路上的开销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,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
为了让群众少跑一次腿、少花一点钱,汪洞法庭在辖区村屯设立“驻村法官工作室”、“巡回法庭”。戈宁说,他们每周至少在各村屯间巡回一次。每逢法庭巡回办案,戈宁和他的同事们就要扛起国徽、拿上法槌,穿行在重峦叠嶂的大苗山上,跋山涉水,走村进寨。“一句话形容我们的工作状态:不是在办案,就是在办案的路上。”戈宁笑着说。
“老百姓(603883,股吧)的认可是最开心的事情”
虽然工作条件艰苦,但戈宁和他的同事们却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。2014年,汪洞法庭收案406件,结案386件,调解结案240件,撤诉72件,调撤率达80.9%,位居融水县人民法院各派出法庭之首;戈宁一人全年结案283件,同样位列全院第一。
因工作突出,戈宁被柳州中院授予个人三等功,还获得“民族团结先进个人”“青年能手”等荣誉称号,但戈宁说,他最看重的是老百姓的认可。
戈宁说,在基层处理案件,不仅要通法理,更要懂民情、解民意。充分了解案件和诉讼方的实际情况,才能做出让老百姓信服的判决。
2015年1月,戈宁审理了一起因林地确权引起的纠纷案件。原告持有社员自留山证及林权证,可以证实该地为其所有;然而被告表示该地是其“祖宗地”,且他从1983年开始就在这块地上经营种植。戈宁考虑到原、被告双方系邻里关系,若处理不好会使双方矛盾激化,于是先后多次与双方联系,努力做双方工作,但因积怨太深,双方矛盾一直未能得到缓解。
然而戈宁并未放弃,他一面多次前往当事人所在的村子,为当事人剖析法理;一面争取到双方亲戚、村中长者到场,对双方进行劝导,“与邻为善”、“远亲不如近邻”。法官不懈的努力换回了双方解决矛盾的诚意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庭外和解—争议林地一人一半。
案件调解完成后,原被告双方拿出过节才会上桌的酸肉酸鱼,倒上自酿的糯米酒,请戈宁务必留下吃顿饭再走。戈宁说:“老百姓对我们工作这么认可,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情。”
穿着法官制服的结婚照
戈宁的同事告诉记者,想知道戈宁平时工作有多忙,看看他的结婚照就清楚。
原来,在这张结婚照上戈宁竟然穿着整齐的工作制服,胸前别着徽章—一点都不像大家想象中的新郎官形象。
戈宁说,他和妻子很早前就定下了拍结婚照的日子,他却接到一起很棘手的离婚案件,庭审定在了他准备拍结婚照的当天上午9点。戈宁满怀歉疚地对妻子说:“如果我不去,法庭就没法开展工作了……”
同样在融水法院工作的妻子对此没有抱怨。谈到丈夫,她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意:“我了解他的工作,也了解他对工作的热爱。我当然会全力支持他。”
那天早上,戈宁穿着法官制服,和妻子赶到民政局进行婚姻登记。领到结婚证后,他还来不及给亲朋好友发喜糖,便匆匆抛下妻子返回法庭主持庭审。
因为平时忙于工作,戈宁和妻子每周只有周末能够相聚,有时半个月都回不了一趟家。戈宁说:“去年八月份结婚到现在,因为工作,我们还没休过婚假,更没度过蜜月。”他又说,“再等一等吧,等过一段工作不那么忙了,看看能不能请几天婚假。”
对于自己这支年轻的队伍,戈宁表示,年轻人应该更有活力、有能力为基层建设添砖加瓦。“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普遍受教育水平比较高,应该说具有很好的知识储备。在基层锻炼会让我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,从而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。”
融水县人民法院副院长莫东军接受采访时说,自己从前认为年轻人比较浮躁、吃不了苦,很难在基层“接地气”。但是汪洞法庭戈宁他们这几位“85后”让他的想法完全改变了:在这些年轻法官身上,他看到了“85后”们的朝气和干劲,看到他们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熟。